Q: 請問有實體店面嗎?

A: 有的!【民六九家居】的確擁有一處極其低調展示間:台中市西區西屯路一段147之13號。平時不開放參觀,但如果您執意要來,那我們隨時歡迎。

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

【品牌演史】原生力量大之台灣向前行之卷〈下〉


經歷了豪華的車屋之夜,隔天我們起了個大早,想要好好在這過夜的火燄山遊樂園區內逛逛,昨晚過來的時候都已經不見天日了。
結果,我們在這裡看見了台灣的最大特色......


明明是〝火焰山〞遊樂區,怎麼會出現一葦渡江的達摩老先生呢? 而且若各位看得清楚的話,後面那座假山上面,有著一群蹦蹦跳跳的猴子呢!

一轉頭,眼前居然出現了....十八銅人!
原來,這裡表面上是火焰山遊樂區,但它的真正身份是...台灣少林寺!!沒有錯,少林寺在台灣終於有了真正的根據地了!
細看旁邊的銅人們,赫然發現這一尊!這位老兄拿的武器不是別的,驚然是捷拳道開山祖師李小龍的拿手兵器──雙節棍!
不過...少林寺三十六房七十二絕技,有雙節棍嗎?



再往旁邊看,哇~~這個更厲害啦!!少林寺絕學當中,居然有〝醉~~拳~~〞!!什麼時候和尚可以喝酒了?時代在進步,想來少林寺也要與時俱進啊...
所以,大家討論過後,一致同意──那尊達摩像,原本應該是放孫悟空的,但由於來了個少林寺,就改成達摩了,那原本後面的水濂洞怎麼辦?就只好改成達摩洞囉。

齊天大聖背後蹲了兩隻米老鼠,這樣的場景全世界可能只有台灣才有,所有文化在環境的逼迫下,都可以融為一體。
這就是台灣,以絕對的柔軟順應世事的變化。
離開了光怪陸離的住宿區,我們開始了今天的行程。
第一站就是這裡,稻鴨庄。
這裡最主要的就是,一切以古法種植,沒有任何化學元素,以此達到生態復育。
從外面引進的溪水。
但由於採用水利工程的引道,所以在水道都是由水泥構築的情況下,水質基本上是沒有養份的,所以引進來的水首要之務就是,恢復生氣。
這裡就是第一關活水池。
池子的右半邊種植布袋蓮,讓布袋蓮佈滿水面,以利根部微生物滋長。
但左半部則曝露在陽光之下,藉由陽光照射,刺激水質活化。
另一個活化池。
藉由不同植物的特性來給予水質不同的刺激與成長。
另一個不同植物的活化池。
到這裡水質已算活化完成,執行長從水池中撈出滿滿的小魚小蝦就可以證明,現在水中已經充滿養分了。
如此灌溉的稻田,生長的就會特別漂亮。
至於田中那浮在水面的紅色植物,是用來覆蓋水面,遏止水底雜草生長的滿江紅。
終於看到這裡的最大特色──鴨耕米了。
不過他們正在偷懶,全部都蹲在田埂上。
因為我們的靠近,把部份鴨群嚇到,可能以為老闆來罵人了吧,搖搖擺擺的又下田去工作了。
執行長說,在這裡的鴨子,養到四個月左右,就可以賣掉作為食物,買來的小鴨,大部分的食物都是來自田裡的福壽螺和雜草。真是聰明的「買空賣空」的生意啊~
但以往鴨耕米最大的詬病就是鴨群的排泄物,對於水質和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,所以這方法才會日漸遭到淘汰,他們對此又有什麼對策呢?
答案就是──一樣!用植物!
它們繞著整個園區,建了一圈水溝,將鴨群的排泄物引導進水溝,藉由一層一層不同的植物過濾淨化,到最後成為完全乾淨的水質。
畫面上無法呈現這轉變的過程真是抱歉,但在現場的所有人無不嘆為觀止,實在是太神奇了!
淨化後的水,就會引進另一片區塊,裡面種植的是給鴨群吃的地瓜葉等植物,和其他生態復育。
多麼生意盎然,又這麼健康清新。
從頭到尾,沒有任何工業的痕跡,但工業化的思維卻貫穿全場,真是完美的撼動人心,令大家都大開眼界。
或許這正是經歷過工業化洗禮之後的我們,再回頭面對這塊土地的時候,所能帶給它們的,最大的回饋吧。
不管是我們的傳統工藝,亦或是土地本身,我們似乎可以做的更多了......

離開了稻鴨庄,我們繼續行程,到了華陶窯。
當天由執行長親自帶領我們進行遊園解說。
首先他就跟大家說明,台灣經歷荷蘭日本等國的統治,每個國家都留下他們的文化在這塊土地上,再加上原本的中土文化甚至原住民文化,台灣成為了殖民文化,也就是多元文化。
以這棟建築為例,紅磚底部有可能是來自荷蘭文化,木造主體則是日本文化,旁邊的玻璃隔間是西方的現代主義,在台灣很輕而易舉的就混為一體了。
不用刻意區分釐清,這就是台灣。
拱形門配上方型木門,又一混搭風。
扇形的階梯,其實是代替主人攤開雙手說:歡迎光臨~
中國的景觀學真是博大精深。
園中處處可見此種極富巧思的作品。
以廢棄的車輪作為桌面,搭配椅子就成了休憩的所在。
園中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場景:一塊區域配上一塊寫有詩詞的板子。
那個水壺裡面有著水龍頭,是個洗手臺來著。
執行長在講解的門上詞句的由來,還有上面那大大的兩個字:心適。
心適,用台語發音,就是趣味
原來,心要在舒適的狀態下,才有感受樂趣的可能......
窯主為了完成這塊台灣式園林,特地從各地尋找來台灣的詩詞,作為園林的點綴。


這裡聽說原本是想做成李白詩中的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,但完成後才想到...李白不就是這樣淹死的嗎?所以後來就沒有開放了......
關於這整片園林,用相片完全無法表現其精微與壯觀,只能請各位捧由有親自去走一遭,親身感受一下。
離開了華陶窯之後我們回到了社區內,參觀一所國小內保留的日式建築,當年是教師的宿舍,現在則開放部分為特別教室及活動場所。
總共有四間,除了基本維修外,晚整保存了當時的場景,非常有味道。
彷彿時光倒流,回到了那個純樸的年代,只要沒有地上那些阿兵哥的裝備的話...
聽理事長說這是某部隊行軍借宿於此,真是...太奢侈啦!!

一行人席地而坐,胡老師請大家分享這兩天來的感想,順便為這兩天的活動做一個註解。
屋內充斥著濃濃的腳臭味懷舊味,微風自窗外徐徐吹來,大夥兒在此暢談感想,一派輕鬆、悠然自得,頗有人生至此,夫復何求之感。













兩天一夜的行程到此告一段落,心中滿溢著悸動與溫暖,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、卻又充實。
對於從小生活在都市的大部分人來說,這樣的生活簡直如夢似幻,難以想像;但對於當地生活的居民而言,這就是他們一直以來生活的方式,自給,自足。

原來,這次主角從來就不是藺草,也不是紅磚、陶器、木雕......
而是,生活。

一種漸漸被我們所遺忘的,恬淡而從容的生活。

我們終於知道這次主題的用意,就是希望我們可以──找回自己的生活。
而我們對生活的「態度」,不也正是我們可以跟世界對話的「角度」嗎?
經歷了這一切的我們,又可以帶給台灣,什麼樣的角度呢?

今年九月,台灣設計師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